惠州绘就融深融湾“施工图”

2022-02-17 14:56:12

风起南海,潮涌湾区。在“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以及深圳都市圈机遇下,惠州进入发展黄金期。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当前,惠州正加快对接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即日起,惠州市大湾区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分社联合开设“惠州融深融湾在行动”专栏,及时报道、深度解读惠州融深融湾的新举措、新动向、新成效,敬请垂注!

重点加强惠阳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区,大亚湾开发区与深圳坪山区、大鹏新区,惠东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博罗县、龙门县与广州增城区的规划对接;加快广汕高铁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轨道项目以及广汕高铁惠城南站和深汕高铁惠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深圳市共同推动深汕高铁惠州段建设……

2月15日,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下称《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包括规划互接、交通互联、产业互补等8大部分、共33条举措,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干货满满、亮点颇多。

这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都市圈机遇下,惠州主动对接广深等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又一新动作。《工作安排》是对融深融湾行动的细化落地和任务分解,并首次确定八大专项行动的具体内容,成为今年惠州融深融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将加快惠州与深圳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推动深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整体谋划

作为珠江东岸两个紧密相连的城市,深惠融合发展长期以来备受期待。在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的东风下,惠州逐渐成为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2021年共引进深圳项目118宗(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2宗),占全市过会项目的36%。融深融湾,惠州正在唱响最强音。

惠州市大湾区办负责人介绍,《工作安排》明确了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包括规划互接专项行动、交通互联专项行动、产业互补专项行动、科技互兴专项行动、人文互融专项行动、生活互惠专项行动、平台共建专项行动、机制互通专项行动。

这是惠州参与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最新重大举措,也是惠州融深融湾的行动指南。

加快一体化发展,规划互接、交通互联很关键。《工作安排》提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深度对接,主动参与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相关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接。同时,推动深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整体谋划,推动将惠州南北市域(郊)铁路及深惠跨市轨道交通纳入《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

实施交通互联专项行动,惠州将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全线开工建设1号公路(惠霞高速),实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至大亚湾段半幅通车。加快推进惠龙高速、惠河高速改扩建、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大亚湾至坪山段建设,建成广惠高速金龙互通,推动实施惠坪高速、惠肇高速(广惠第二通道)、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项目,完善“九横八纵三加密”高速公路网。

惠州还将积极参与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广汕高铁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轨道项目建设,并加快推进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前期工作,深化惠大铁路复线电气化(市域铁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谋划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融深融湾,产业协同是基础。

为此,惠州将实施产业互补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加快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项目建设,并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深入推进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今年,惠州将编制发布“3+7”工业园区产业地图,推动精准招商和精准供地,全市计划推动工业项目建设1200宗以上。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积极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工作安排》提出,实施科技互兴专项行动,加快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积极推动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上升为国家实验室,高水平规划建设河桥科教城。

惠州市大湾区办负责人介绍,在实施人文互融专项行动方面,将建设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按照“一中心,多基地”框架体系,规划建设集科创孵化、就业创业、政务服务、辅导培训、金融服务、交流联谊、生活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并以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和惠州市港澳青少年交流学习(实践)基地为基础,做强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科技孵化1.0),打造惠州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二期(含民生就业及科技项目落地2.0)和港澳台侨科技园(产业发展3.0)。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平台共建专项行动方面,惠州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惠港惠澳合作重要承载区,并加快建设港澳青年科创园,成立智慧区发展建设基金,吸引港澳资本参与智慧区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大力引进韩资韩企,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新高地。

与此同时,惠州积极谋划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将加强与香港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香港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推进港惠特色产业合作平台建设,科学谋划合作方向和发展定位,高水平编制特色合作平台建设方案,加快打造成为省级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读懂惠州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

一、规划互接专项行动

●推动建立与周边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机制

探索调整重构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

主动参与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相关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接

●加强与深圳、广州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重点加强惠阳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区,大亚湾开发区与深圳坪山区、大鹏新区,惠东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博罗县、龙门县与广州增城区的规划对接

●建立交通规划衔接常态化对接机制

推动深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整体谋划

推动将惠州南北市域(郊)铁路及深惠跨市轨道交通纳入《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

二、交通互联专项行动

●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

全线开工建设1号公路(惠霞高速)

加快推进惠龙高速、惠河高速改扩建、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大亚湾至坪山段建设

推动实施惠坪高速、惠肇高速(广惠第二通道)、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项目

●积极参与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加快广汕高铁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轨道项目以及广汕高铁惠城南站和深汕高铁惠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前期工作

深化惠大铁路复线电气化(市域铁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加快推进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

推动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开展空港经济区规划研究

●大力推进惠州港扩能升级

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

实施荃湾、东联及碧甲港区进港航道等级提升工程

●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 惠州)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鼓励大宗货物集疏港向水路和铁路转移,推进江海联运发展

三、产业互补专项行动

●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加快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项目建设

加快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集聚发展

●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深入推进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建设

●加快建设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加快推进中广核海上风电场、太平岭核电一期、惠州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建设

谋划建设稔平半岛清洁能源新技术综合应用试验区

积极打造大湾区首个、全国领先的地市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打造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原料产业基地

探索建设惠港(澳/穗/深)等健康产业等特色合作平台

●推动“3+7”工业园区提质增效

编制发布“3+7”工业园区产业地图,推动精准招商和精准供地

强化产业链招商,全市推动工业项目建设1200宗以上

●着力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简单汇平台在惠州服务超2000家企业

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新增5家上市企业

四、科技互兴专项行动

●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

积极推动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上升为国家实验室

高水平规划建设河桥科教城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努力建设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加快建设惠深创新中心(深圳异地孵化器)

●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争取设立大湾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惠州分中心

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600家、2200家

引导龙头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研究院

新增工程技术中心30家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深入实施“惠”聚优才行动

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和“鹅城工匠”锻造行动

五、人文互融专项行动

●建设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

做强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科技孵化1.0),打造惠州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二期(含民生就业及科技项目落地2.0)和港澳台侨科技园(产业发展3.0)

●促进大湾区青年交往交流

谋划建设港澳台侨交流培训中心

配合香港实施“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积极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高地

继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创客(惠州)交流营活动IP

联动深圳共同打造深圳大鹏半岛—盐田、环大亚湾等一批旅游产业集聚区

推进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及邮轮旅游,共建世界级滨海旅游休闲中心

●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和宣传

配合省联动深圳、珠海等市办好大湾区文化艺术节

举办惠州市第二届“秦咢生杯”粤港澳大湾区书法大赛

六、生活互惠专项行动

●便利港澳人士在惠就业生活

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发展若干措施》

制作《港澳同胞在惠创业就业生活一本通》等服务清单和政策清单手册

●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同保共治

与大湾区周边城市开展联合生态环境执法行动

强化跨界河流污染整治,深化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深化民生领域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惠港、惠澳师生教育交流活动

推动与粤港澳名校合作办学

加强与广深港的高水平医院联动

加强与广深莞等周边城市开展警务协作和社会治安联合执法

●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打造大湾区“中央厨房”

新认定2个以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新增10个以上“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

●加强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实现与全省20个地市高频事项跨市通办

推广惠城区·香港政务服务单向“跨境通办”改革试点经验

七、平台共建专项行动

●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惠港惠澳合作重要承载区

加快建设港澳青年科创园

成立智慧区发展建设基金

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

●谋划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全力推进港惠特色产业合作平台建设

加快打造省级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加快中国(惠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加快惠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成保税物流中心

八、机制互通专项行动

●推动建立健全高层协调机制

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等城市,推动建立城市间高层沟通协调机制

强化深圳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推动深莞惠重大规划和重大产业政策协同

●深化大湾区城市间交流合作

加强与广深莞等周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交流合作

探索建立部门“一对一”合作机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策划/统筹:柯鸿海 罗锐

标签: 绘就融深融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