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讯:原创 自带超薄散热器,PS5扩容绝佳选择?威刚翼龙S70 BLADE上手体验

2022-09-14 20:37:28

前言:

今年的游戏主机对于等等党来说不够意思,就拿PS5来说,虽然货源充足了,但居然涨价了。好在小伙伴作为首发的国行勇士,早早的就入手了PS5双手柄版,并且成功刷入港版备份,买了PSN会员畅玩。可PS5自带的容量哪够折腾,这不小伙伴找我扩容来了。本来我是计划上三星PM9A1 1TB,但某宝转了一圈发现貌似涨价了。

正当犹豫的时候,另一个扩容完的小伙伴给我推荐威刚XPG翼龙S70 BLADE,同样也是1TB版本,也是PCIe4.0协议,最关键的价格比三星PM9A1 1TB还便宜,同时还有5年保修,所以就入手了,价格为700冒个头。店家还贴心的送了一个黄色的小螺丝刀和M.2固态固定螺丝。


(相关资料图)

开箱:

最近威刚的产品都是这样的大红色的包装,威刚XPG翼龙S70 BLADE的外包装也不例外。正面是产品渲染图,左上方是产品卖点,左下方是产品型号,容量标识在右下侧,当然包装的中间还有支持PS5拓展存储的蓝色标识。

开箱也非常简单,打开就是固态硬盘本体和一个超薄的散热马甲。

威刚XPG翼龙S70 BLADE的标签纸放置在主控的另外一面。

话说到手后我才发现威刚XPG翼龙S70 BLADE是双面颗粒设计,要知道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1TB固态都是单面颗粒。

主控方面,威刚XPG翼龙S70 BLADE搭载的是InnoGrit(英韧科技)的Rainier IG5236CAA主控,该主控采用了12nm FinFET工艺制程,8通道设计,最大容量为16TB,支持MLC、TLC以及QLC等主流结构颗粒,协议方面支持PCIe 4.0 x4和NVMe 1.4。

缓存为三星出品,型号是K4A4G165WE,通过三星的官网PDF查询,这是一颗16Bit的4Gb容量的DDR4缓存颗粒,容量512MB,正反各一个,组成双通道1GB的缓存。

至于颗粒则是ADTA原厂封装96层BiCS FLASH颗粒,一共4颗,容量应该是256MB一颗,共同组成1TB容量。

为了让上手实测更好玩一些,我也翻出来我自己购买的威刚XPG翼龙S70,其实按发布时间S70其实算是S70 BLADE的大哥。该固态最大的特点就是带着大大的散热片,这也导致该固态对于M.2空间要求很高,所以威刚才会推出S70 BLADE这样带轻薄散热马甲的版本。

这里也说下,威刚XPG S70搭载的型号为IG5236FAA。虽然主控的前缀都是IG5236,但实际双方有点区别。

有网友表示,IG5236FAA的最大功率为8W,而IG5236CAA的最大功率为3.5W,所以后者发热更低,但性能方面前置要更强一点。

所以这也可能是威刚XPG翼龙S70 BLADE将散热马甲做小做薄的原因吧。

测试环境介绍:

这次测试我也拿出了我的顶级DIY主机,也基本上是微星全家桶。其配置如下:

CPU:intel i7-12700K(P核OC 5.0GHz,E核OC 4.0GHz)

主板: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

散热器:微星MEG战神S360

内存:XPG龙耀D50 白色 16GB 3600MHz*2

显卡:影驰RTX3090Ti星曜OC

电源:微星MPG A1000G PCIE 5.0

机箱:微星MPG VELOX 100R

简单介绍下配件:

i7-12700K与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主板的组合非常不错。

比如超频方面,我一直都是将i7-12700K超频使用(P核5.0GHz,E核4.0GHz),要知道该主板的供电很强劲,采用了直连16+1+1相供电设计,其中核心供电为直连16相直连式供电,每一相最大输入电流为75A,轻松满足带K的处理器超频的供电需求。当然,最关键的是该主板还是使用的DDR4内存,并且具备了4个满血的PCIe4.0 M.2接口。

为了压住超频后的i7-12700K,散热器我用的是微星旗舰水冷——MEG战神S360。该水冷散热器特点很鲜明,其在水冷头上搭载了一块2.4英寸的IPS屏幕以及一个60mm的下压式风扇,前者可以让水冷头更炫酷,后者可以提高CPU供电模组的散热,进一步稳定CPU供电。屏幕的具体效果看看GIF动态图就知道。

本次装机用的是NVIDIA的卡皇——RTX3090Ti,所以该显卡的接口是12VHPWR接口。为此,我用的电源也是微星MPG A1000G PCIE 5.0,该电源是按照intel ATX 3.0标准打造的电源,搭载了12VHPWR接口,单根12VHPWR供电线的功率为600W,只要一根线就可以轻松满足RTX3090Ti以及未来RTX40系显卡供电需求,同时也让装机走线更为简洁。要知道显卡自带的12VHPWR转换线可是要通过3根8pin的PCIE电源线转接。

微星MPG VELOX 100R机箱也是我目前用过做工、空间、颜值都非常不错的机箱,其默认搭载了4个RGB风扇和一根支持RGB的LCD灯带,内部空间也非常充裕,最大支持E-ATX主板,最大显卡长度为380cm,散热器高度为170cm,当然磁吸侧开设计的钢化玻璃挡板也便于维护。

这次安装我将威刚XPG翼龙S70 BLADE和威刚XPG翼龙S70固态都放置在微星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主板的最下方的两个M.2接口上。

性能+温度对比实测:

先看看CrystalDiskInfo,S70 BLADED作为全新的硬盘,写入和读取数量量为0,通电时间为0,通电次数为2次。而S70我也没有经常用,写入和读取都差不多为4400GB,通电次数为300次,时间为109个小时。当然双方的标准、传输协议都一致。

在AS SSD测试方面,S70 BLADE的得分居然要比S70还要高一些。其中S70B的顺序读取速度为4704MB/s,写入速度为4926MB/s,4K随机读取为53.99MB/s,4K的随机写入为286MB/s,得分为8366。

而S70的顺序读取速度为4427MB/s,写入速度为4621MB/s,4K随机读取为50.51MB/s,4K的随机写入为279.82MB/s,得分为6419。

在CrytalDiskMark中,双方的顺序的读取都是都突破了7100MB/s,写入速度也都达到了5500MB/s以上。其中S70 BLADE顺序读取速度为7143MB/s,写入速度为5501MB/s,4K随机读取为58.55MB/s,4K的随机写入为329.06MB/s。

S70顺序读取速度为7136MB/s,写入速度为5785MB/s,4K随机读取为55.05MB/s,4K的随机写入为317.53MB/s。

而在TxBENCH中,就可以看到S70的测试成绩要更好一些,顺序读取写入速度都超过了S70 BLADE,只是在4K随机读取写入速度上慢一点点。

本次测试最重要的项目:数据传输稳定性,我主要是通过多次HD Tune文件基准测试(文件长度200G,数据模式随机)模拟高负载文件读取写入,查看两个固态的成绩和主控的温度。

先来看第一轮的HD TUNE文件基准测试情况,S70 BLADE的读取度非常温度,平均速度都在5700MB/s,不过在写入上,过了120GB开始出现波动,个人觉得应该是温度导致,速度为降到2000MB/s左右,所以写入的平均速度为4200MB/s。

反观S70无论是读取还是写入都比较平稳,读取的平均速度突破6000MB/s,写入的平均速度为5100MB/s。

然后看看经过多轮HD Tune文件基准测试后,可以看到S70 BLADE在连续高负载的写入下,主控温度上升到73℃左右,写入速度已经蹦了,波动非常严重。

而S70经过多轮HD Tune文件基准测试后,主控温度也同样达到了72℃,也出现2次较大的波动,但是总体情况要比S70 BLADE好一点。

我也测试了下双方散热马甲的温度,室温为26.8℃。

可以看到在高负载读取写入的情况下,S70 BLADE的散热马甲的主控位置处温度达到了68.8℃。

而S70因为散热马甲采用了镂空的设计,散热效率要比S70 BLADE好不少,散热马甲表面的最高温度为57.8℃。

总结:

经过对比测试,威刚XPG翼龙S70 BLADE通过改进主控版本,换上了更轻薄的散热马甲,从而获得更好的兼容性,可以轻松塞入PS5以及一些笔记本、ITX等紧凑型设备中。但在高负载环境下,稳定性还是会不如威刚XPG翼龙S70标准版,但考虑到现实使用很少情况下会有这样极端的环境。最关键的是在一众高性能PCIe4.0固态中,威刚XPG翼龙S70 BLADE的性价比还不错,所以我觉得还是值得入手。

责任编辑:

标签: Rain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