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现象带来的思考
收投分拣有喜有忧
快递企业全力保障物流高峰,但个别投诉难以得到及时回应
“双11”前后,物流快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据显示,11月1日至4日,全省快件收投总量达6543.26万件,同比增长32.29%,其中收件2851.55万件,同比增长41.9%,派件3691.71万件,同比增长25.7%。11月5日,记者走访多个快递分拣中心以及快递代收点,发现多数物流快递企业管理较为规范,但也存在暴力分拣、踩踏快递的现象,且消费者投诉比较难受理。
部分环节服务意识薄弱
11月5日上午,位于赣江新区的中通快递江西省转运中心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借助分拣设备,抓紧时间分拣、打包快递,保障快递在“双11”前后的物流高峰期间正常流转。
在圆通、韵达、京东等物流快递分拣中心,尽管不少快递企业已经进入智能化分拣时代,但仍有大量分拣工作需要依赖人力进行。记者看到,虽然多数工作人员能够较为规范地操作,但仍有少数操作并不规范。
11月5日15时50分许,在南昌县向塘镇京东物流园标明“卸货口一”的地方,一名身穿工作服的人员不停地向传送带抛快递,有的快递包裹在传输带上蹦跶几下之后,掉在地上,工作人员完全不顾。
与此同时,在一些快递代收点,不少快递堆积如山。在南昌市红谷滩区梵顿公馆16栋菜鸟驿站,架子上、过道内都堆满了快递,不少居民正排队取快递,工作人员来回在过道上踩踏。记者观察到,其中有快递特地注明了易碎品,也有的快递包裹外包装已经被踩坏。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该菜鸟驿站不仅多次从货车上抛快递,她取快递有时也是这样,投诉时竟然没有职能部门受理。
客观地分析双十一的利和弊
利:
1、提升消费体验。
在我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往往采用的是商家入驻的模式,淘宝,京东基本都是这种模式,这其中在双十一特卖的品牌和商家共计高达上百万家,去年也就是18年双十一期间总共成交金额超过了2000亿,按照前几年的增幅对比,去年比前年的增幅降低了十几个点。
2、加速新零售发展。
2010年以前是线下零售商店的主流消费模式,2016年以前是电商单方面的碾压式消费模式,而如今新零售的发展在双十一的影响下,线上线下结合成为了主要的市场消费模式。
3、提高商家企业知名度。
在双十一当中,几大平台京东、淘宝、哪怕包括新起之秀拼多多都会对于商家或者某些品牌商提供大幅度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打造品牌和宣传在前期预热时间,或者双十一晚上进行一些广告宣传。
弊:
1、过度消费。
双十一活动为什么吸引人大量消费,主要的原因就是折扣,在提高了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容易使消费者造成过度消费行为,这其中以女性消费为典型,由于购买了许多不需要的商品,从而造成的过度消费,消费者的预期利益将会受到损害。
2、监管不易。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双十一期间商品数量不断增加,各大电商平台也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难以对商品进行该有的正常监管。
这就导致了在双十一期间就会出现很多价格欺诈行为,或者是商品质量低的问题,对于商家而言也可以在这种监管不能正常的情况下,事前调整商品价格然后在活动期间进行商品降价处理以获取消费者的消费。
3、活动压力。
这一点的压力主要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商家,在双十一期间,电商的相互竞争主要就是通过压低价格,或者活动优惠,对于大型商家和品牌店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回本的买卖,而对于小商家来说,不良的竞争环境,导致双十一过程中前期策划和活动宣传付出大量的成本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