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搜:原创 谁说胶片相机没人玩了,看看上海老相机外拍活动,胶片越大才越香

2022-11-03 19:37:18

这次到上海,参加了上海相机收藏圈的多场活动,受益匪浅,而10月29日又参加了一场老相机拍古镇活动,跑到了比较远的奉贤区,体验一次不一样的摄影活动。


(资料图)

这次活动是由好朋友孙以文组织的,他曾在夏天组织一次,结果参加者意犹未尽,希望他再搞一次,而这次参加的人多了一倍,一方面是对他组织活动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达对他个人的喜欢和认知。

当然最主要的是大家对于老相机的喜爱,对于胶片相机的痴迷,在数码完全占据摄影主流市场和阵地的情况下,这样的老相机拍摄活动弥足珍贵。

我和孙以文先生也是相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早年我们都曾做老相机生意,交往比较多,我在2012年“到站下车”,丢下一堆相机不卖了,金盆洗手,开始去游山玩水,而孙以文也在今年初放弃店面生意,“不再直接面对,也是剩了一堆相机不顾了。

一种生意的结束,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的开始。

其实很多老相机经营商选择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为了挣钱的生活手段,也是摄影发烧友或老相机爱好者兴趣植入的。

开始是因为热爱老相机,不断地买,久而久之会产生的开店想法,而在开店过程中,过手东西多,认知就会多,对这个行业就会更加清晰,对于藏品的价值与走向也会高于常人,当然这期间也会收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玩的不亦乐乎,而不能自拔。

孙以文先生爱学习,知识面比较广,会英文懂日语,又有日本生活五年的体验,所以他在经营中表现了不同寻常的文化价值,他即结交了很多的收藏人士,或者说引导了很多人的相机收藏,也有很多摄影发烧友围在身旁,成为朋友和知己,他乐在其中也是二十年啊……

这次活动是在奉贤区的青溪古镇,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拍摄或者展示,主要是朋友相会,轻松一个周末。选在古镇一角,一边喝茶、一边闲聊、一边拍摄,这也是我参加过的最轻松的一次外拍,非常随意。

而参加者基本都是老发烧友和老相机的爱好者,以胶片为主,除了手机很少有人用数码相机拍摄,而大家带的器材有8X10、5X7、老式木质相机。

还有几款不同规格的120胶卷相机,而135相机,基本没有人用,除此之外,还有一台配哈苏新款数码背的6X9小单轨相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有趣的是由于离上海市区差不多六十公里,大家赶来基本是中午了,集合处就是饭店的餐桌,我带了两瓶助学酒,大家中午润一下喉咙,而晚上孙以文带了家里的存货,一瓶95年的董酒,一瓶05年的茅台,还有其他朋友带的2斤装剑南春和一瓶其他酒。

餐桌上大家才知道这天是孙以文的生日,还好马老师早知道准备生日蛋糕,大家唱起生日歌,祝福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刻,他眼里泪花闪闪……

我这次从海鸥之家带了海鸥4A-1和海鸥两只标头(58/2和50/1.4),即是体验,也是测试。

其中海鸥4A-1是我国非常珍贵的相机,存世量很少,不会超过20台,当年它的问世(主要是使用4片3组镜头)曾引起轰动和发烧友翘首以待,怎奈它只在展销会上露面,并没有量产(我们看到的都是3片3组镜头的海鸥4A)。

因为量少,所以用它拍照片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我想尝尝,梁子老师给我一个黑白,付总给我两个彩卷(现在的胶片已经很贵了,一个超过百元了)。最后拍了两个胶卷,又还给付总去冲洗了。

这次我带的两个海鸥镜头,基本都是使用最大光圈(F2或F1.4)拍摄,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只是焦外成像不完美,而分辨率和透视效果都不错,这两只头58/2是海鸥厂传统的镜头,产量很大,有多种版本,我使用的是后期有MC标记的,另一只50/1.4镜头其实拷贝美能达的,并不算海鸥厂完全的研发。

图片很多是海鸥标头拍的,等胶卷冲洗完,我再说说海鸥4A-1的使用体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