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次任务中,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下称“中电十所”)贡献了多项设备与系统。
“成都造”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背后又有哪些小故事?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中电十所副总工程师刘田。
新一代综合化测控通信系统 搭建天地“生命线”
(资料图片)
“本次执行‘神十五’任务的十余个测控站,全部由中电十所承研。通过编织一张立体的测控网,对‘神十五’等载人航天器的测控覆盖率达到了100%。”刘田告诉记者,中电十所牵头研制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系统,构建了新一代综合化测控系统,负责对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等航天器进行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
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是由陆基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和天链中继卫星三部分组成的立体覆盖网络,是航天员、航天器在太空与地面联系的唯一纽带,就像放风筝的风筝线,因此,航天测控通信也被大家称为航天器的“生命线”。
新一代综合化测控体系主要有“综合化、国产化、高可靠”3个特点。
在最新一代测控系统中,从软件到硬件,从基础元器件到整机、系统,已实现100%国产化自主可控,彻底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外测应答机与发射场系统
运载火箭的
“火眼金睛”与“时间指挥官”
除新一代综合化测控通信系统外,中电十所还贡献了外测应答机和T0控制台等系统和设备。
在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上,中电十所外测应答机等设备与地面系统协同完成火箭飞行的测速、定位,对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断飞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离,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承担着运载火箭“眼睛”的功能。
T0控制台是安装在发射场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主要提供火箭发射的倒计时、反馈运载火箭的点火和起飞时刻,并分发到通信、测量和控制等系统。也就是说,T0控制台不仅要准时发出点火指令,而且要反馈点火是否成功、是否成功起飞、何时起飞等信息,是庞大的航天体系开始运转的基准点,也决定了火箭飞行弹道的计算精度,是火箭飞行正确执行控制指令的关键因素。
从发射、入轨、对接、分离到返回着陆,整个载人航天系统各设备需要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频率下同步工作,就如同人的心跳脉搏一样。时统设备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
中电十所为各系统配置的时统设备担任着“时间指挥官”的角色,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为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设备进行“精准同步”,提供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
“中电十所航天测控团队是一个勇于创新的科技创新团体。”刘田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从天宫实验室到空间站,载人航天的30年时间,中电十所“打满全场”,完整地参加了载人航天测控通信、外测安全、时统等三方面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变化。
在他看来,围绕构建“节点加连接”的快速部署、弹性灵活能力,航天测控系统可能会加快向全数字化和虚拟化的云测控形态演进,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可动态配置的太空资源,实现卫星技术与更广泛的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和云生态的无缝集成。
研制团队几乎都是身经百战的“90后老手”
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背后,地处四川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下称:航天科技七院)打造的多款“四川制造”,深度参与其中。
航天科技七院692厂承担了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上点火器、起爆器、爆炸螺栓、火药装药、点火药盒、固体小火箭和非电传爆类产品等30余种共计500余发火工品的研制生产工作,占所有火工品的绝大多数。
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中,配套火工品占全箭97%,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过程中,配套火工品占全船80%。此次任务中,火箭、飞船所有动作类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少不了这些“助推神器”。
航天科技七院7105厂承担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手动控制面板、继电器控制组合机箱等在内的8项整机和11项电缆产品的生产研制任务。“神舟十五号研制团队几乎清一色都是‘90后’。虽然他们平均年龄仅30岁出头,但都是身经百战、至少有6年以上装焊经验的‘老手’。”7105厂总成车间副主任王冬雪说。
航天科技七院7111厂负责生产的快卸充气嘴,是气体进出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蓄压器的必经之路,其中阀体是充气嘴的核心重要零件。面对加工的困难,车间主管工艺人员优化了工艺方案,从零件粗加工到精加工做了结构和余量调整。杨伟不断调整零件切割参数,对切割深度、走刀量、转速进行精确掌握,提升了零件加工质量,使零件满足设计要求,合格率达100%。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